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以为我的人生将会在父母的期待中平稳前行,从未想过会在20岁时来一场青春期式的“叛逆”——直到毕业旅行结束的那一天。
一场美国之旅点燃了我对音乐的渴望,我第一次如此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这场关于梦想的“叛逆”里掺杂了太多的对抗、争执和妥协,我不能说我赢了,但至少我在自己的音乐梦想中看到了些许希望。
我出生在一个音乐氛围浓郁的家庭,妈妈是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音乐教师,爸爸是个会拉小提琴的律师。在我出生之前,音乐演奏并不像现在这样常见,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从我记事以来,家里始终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乐曲,我在音乐上有那么点天赋也就不算偶然。
作为一个90后,我似乎见证了音乐教育在国内的普及,记得小时候经常有人登门造访,拜托妈妈教他们的孩子弹琴。那时候很多家庭买不起钢琴,小孩们下课之后排着队到我家练习。或许是不想让妈妈丢脸,我在钢琴上投入的努力要远远多于我那些师兄弟。我妈常说,弹钢琴不是为了考级,而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多的感受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但其他人好像并不认可这种关于感受美的教育。很多家长对妈妈表示了感谢,然后询问他的孩子学完了“车尔尼299”,能不能去考个6级。
从童年到念书的这十几年里我几乎没有一日远离琴凳,自艰难按下第一个琴键开始,音乐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这份坚持在高考时也给我带来了不菲的收获,我凭借钢琴演奏以及在声乐方面的特长拿到了国内多个一流高校的加分,给我的名校之路多了一份保障。当然,在此之前,为了符合规则,我还是未能免俗去考了钢琴十级。
在专业和院校的选择上我跟父母发生了分歧,我很困惑为什么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专业,父母给出的理由是我这个优等生尽量不要跟那些低分艺术生混在一起。我忽然感觉到父母很陌生,那个说着音乐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美好的爸妈好像只存在我的记忆里。最后,我去北师大念了影视编导专业,算是我们各自做了些许妥协。
大学生涯几乎没什么波澜,我在班级里也一如既往的有着不错的成绩。唯一让我显得比较另类的是我常常会去学校的艺术楼蹭琴弹,我也因此结识了一些音乐专业的朋友。毕业季,我跟朋友一同去了美国旅行,也从中见识到了音乐在大洋彼岸的魅力。
美国从独立宣言至今产生了大量原创音乐,其多样化、生命力、创造性和艺术性都令人神迷。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创造出像美国这样丰富的生气勃勃和富有影响力的音乐风格。从最谦卑的班卓琴曲调到淳朴的乡村舞曲,从罗伯特·约翰逊动人心弦的蓝调到查尔斯·帕克华丽的爵士变奏,美国音乐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美国的这段时间,我和朋友们到纽约百老汇欣赏音乐剧、到纳什维尔体验乡村音乐、到新奥尔良感受爵士风,那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音乐之旅”。在波士顿时,我们参观了现代音乐殿堂——伯克利音乐学院,令人吃惊的是这所纯粹的艺术院校竟然鲜见奇装异服或新潮装扮的学生,大多数人背着乐器或夹着乐谱,行色匆匆,但眼神中是热爱和希望。朋友说,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创始人劳伦·伯克说过一句话,“音乐家不一定非要挨饿。”我笑着说,这个观点可跟我妈说的不一样。那一刻,我产生了强烈的想要到这里念书的愿望,伯克利以及这个国家是一个愿意认可及赋予艺术更大价值的地方。
在美国之旅的最后,我们又回到了纽约,我坚持着想再看看我最喜爱的作曲家——格什文的故乡。在朋友的安排下,我们住进了他的家里,朋友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正在学习钢琴演奏。听说我对钢琴有些偏爱,那个孩子即兴演奏了一曲。他和我在国内见到的大多数学习钢琴孩子的刻板样子不同,在演奏时全身心的投入,身体随着音乐摆动,我能感受到音乐给他带来的满足和乐趣。就算演奏偶有瑕疵,可他的神情依然是那么的放松,有一种自得其乐的淡然。我跟朋友说起我的感受,朋友说,他们刚移民到美国一年多。之前孩子从四岁开始在国内学习钢琴,老师想让孩子尽快考级,一直要求练习固定的几支曲子,这种授课方式让孩子对学琴表现出抗拒,对音乐也丧失了兴趣。来到美国之后,朋友又试着找了当地的老师再让孩子学习演奏,没想到一年多的时间就这么坚持了下来。他说:“其实不止是音乐,美国在基础教育的很多方面跟国内大相径庭。国内的教育,包括艺术教育更加应试和功利,但美国的方式是让孩子感受乐趣,懂得体会艺术和文化的美感。这样孩子长大了,才会更加热爱生活,他的心灵也会更加充实而快乐。”
朋友听说了我关于想去伯克利音乐学院,并且有长期从事音乐事业的想法,建议我先通过移民的方式获得美国绿卡。他说,伯克利音乐学院是美国最难考的几所大学之一,拿到绿卡之后,会享受优先录取的权利,而且这所院校的学费不菲,有了绿卡还可以申请奖学金,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事实上,更大的差异在于就业,很多美国的音乐人都是项目制的自由职业,虽然收入不菲,但是对身份的合法性是有要求的。留学生毕业之后拿不到工作签,几乎就没有可能进入美国的音乐领域。朋友说,他们全家就是通过纽约的哈德逊城市广场投资移民项目拿到绿卡的,如果我需要会把移民机构介绍给我。
回国之后,我跟父母进行了艰辛的谈判。按照他们的设想,我在北师大毕业之后应该去电视台这种事业单位找份稳定的工作或者当个老师,而不是移民,跑到美国去念艺术。这次我没有用太激烈的方式跟父母沟通,我把在纽约、在波士顿、新奥尔良等地的照片和见闻与他们分享,把朋友家的孩子弹奏钢琴的视频拿给他们看。我说:“格什文、柴可夫斯基原本都不是专业学习音乐的,他们成为伟大的作曲家,靠的是对音乐的热爱和内心的坚持。我生在一个这么好的时代,有更便利的条件可以到现代音乐最多元化的国家去接触和学习艺术,为什么不去争取?”我含着泪说:“我不想浪费你们给我的天赋。”
父母为此沉默了很久,最后爸爸说:“上一次我们如此争执,还是因为我推崇肖邦,你欣赏德彪西。”听爸爸这样讲,我有些释然,伯克利音乐学院和波士顿音乐学院都合并了,在美国,现代和古典音乐最终走到了一起。最后,父母同意了我的请求,拿出了准备给我在北京买房子的一部分钱,作为投资移民的资金。妈妈说她希望有一天我能把美国先进的教育经验带回国内,她说,她也不想看到中国的孩子学习艺术,只是为了所谓的考级。
我找到了朋友推荐的外联出国,在移民顾问的介绍下,最终选定了哈德逊城市广场的二期项目-曼哈顿大厦。项目就在曼哈顿核心商业区,毗邻帝国大厦,由拥有很多成功案例的全美最大私人房地产开发商操盘。EB-5的资金占比很低,只有11%,还有高出EB-5资金3倍的抵押品担保,资金结构稳健。上两个月,我的移民顾问发来消息,曼哈顿大厦已有投资人通过了移民申请,预计我的申请在年内也会获得批准,现在我已经处于坐等绿卡上门的状态了。
爸爸后来算了一笔账,在50万美元本金全额返还后,投资移民的最终成本其实也就7万美金。爸爸说,这可要比我在北京买房的首付便宜的多。
在准备移民的这段时间,我还同时准备着自己的音乐作品,我想着到了美国去申请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作曲专业。或许有一天,父母会在电影配乐里、歌舞剧中听到我的作品,那时,我应该会生活在格什文的故乡——纽约。